深圳大沙河,是传承着南山记忆的“母亲河”。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8月14日,“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之“了不起的南山少年”调研团正式开启“生态之行”!少年们在行业专家带领下,开启寻访大沙河生态长廊之旅。
生态之行调研第一站,南山少年首先实地走访了南山水质净化厂,在行业专家带领下,近距离了解该厂水质净化过程、南山区的水质发展变化与保护情况。当天下午,少年们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水专项实验基地,哈工大(深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宏杰为少年们讲授了“河流污染来源及治理技术”相关内容课程,并指导少年进行调研开题。
【资料图】
首站探访南山水质净化厂
近距离观察水质净化过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之行调研首站选在南山水质净化厂,少年们得以近距离观察了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紫外消毒系统等,并结合专家讲座、科普动画等了解水质净化相关知识。此站行程,旨在让少年们从最小“肌理”着手,逐步完善对大沙河乃至南山生态环境的整体认识。
生态之行的少年们都对所生活的南山生态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保护生态资源有较强的使命感。来自南外(集团)滨海学校的虞杰铭同学表示:“参加活动是为了对污水处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希望未来能够为深圳的污水处理建言献策。”
在调研中,少年们带着好奇心参观、带着问题思考,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重点,并且抓住机会请教专家相关知识。除了生活污水,来自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德学校的任子晴同学还请教了工业污水的问题,进一步了解了水污染的状况。“平时用水很难想象污水处理的过程,这次调研后了解了全过程,觉得非常神奇。”来自南外(集团)滨海学校的袁菲阳表示,净水厂的紫外消毒系统很强大,能够帮助水质进行净化。
听完讲座后,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李怡菲同学还画下了污水净化的过程,她分享自己的收获:“学习后我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很重要,我以后也要将水资源循环利用。”来自华侨城小学的姜奕帆同学更是记下了深圳水务客服电话,他表示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了河流的一些问题,就可以及时致电反映,“可以保护好我们身边的水质环境”。
探访哈工大(深圳)水专项基地
博士课堂开讲“河道污染与治理”
8月14日下午,生态之行调研团少年们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水专项实验基地,继续开展调研学习。哈工大(深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宏杰首先为少年们介绍哈工大(深圳)的基本情况,随后进行河流污染来源及治理技术相关内容的课程讲解。他从深圳水系简介、河道污染成因、河道污染治理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河道污染来源及治理技术的介绍。
王宏杰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活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工业废水处理和资源化、河道污染底泥处理与修复。他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共5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技术创新等多项科研课题。
讲课过程中,王宏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少年们对深圳水系的思考,再对深圳水系及部分流域情况进行系统的讲解,为少年们勾勒深圳河流的概貌,带领少年们整体感知深圳水系。接着,他讲述大沙河治理三个阶段、河流污染成因等内容,让少年们了解水质变化和生态修复相关信息。“深圳河流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这件事任重道远。”王宏杰如是感慨。
活动最后,王宏杰为少年们设置了三个调研议题,少年们分成三个跨年龄段、跨学校的调研小组,围绕调研议题与王宏杰展开交流学习。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王宏杰表示,此次课程让少年们对水环境、深圳水体、大沙河水质情况以及对深圳和南山相关部门从技术层面对河道治理所做的工作,都有了初步了解。他期待少年们带着更专业的视角,带上科普水质、生态环境知识的使命,把学到的知识科普给更多人。
“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能够拓展少年们的认知边界”。谈及此次生态之行调研活动,王宏杰提道:“希望这次活动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为国家水质提升及整体环境提升做出贡献。”通过与南山少年的问答互动,王宏杰还被少年们的实力所打动。“他们各方面能力确实很强,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南山少年们的能力。”
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感到痛惜
技术发展需要青少年不断推进
来自海德学校的任子晴同学平时会看生态环境主题纪录片,因此对此次生态之行活动非常感兴趣,也想通过这个活动学习更多知识。“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与环保相关的科研人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信心了解更多专业知识,进一步做好人生规划。”
任子晴曾通过纪录片,看到人类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很多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我内心感到非常痛惜,它们本应该好好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所以我想尽我所能,去为这个星球多做一点事情。”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我相信环境会在我们这一代变得更好的。”同样是来自海德学校的张雅涵同学表示,在此之前,她也了解过人类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急需改善的问题。因此她提出,作为中学生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提出创想。“因为生态环保技术提升要有长足的发展,还是需要靠青少年们去不断地推进。”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谢粤蕾 实习生 张艺馨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标签: